我当然也要跟《年会不能停!》对比。
首先、《胜券在握》要不跟你电影后期沟通下,你搞成这种现实主义色调合适吗,非常不合适吧!
《胜券》开篇的现实主义观感太太太唬人了,包括影片冷郁的调色,包括用邓超做男主,都带给了我之后无可挽回的观影错觉。
哪怕开篇没多久张本煜以一副黑帮狗腿子的姿态走出虎虎生风的架势,我都没意识到,本片跟“现实主义”有个狗蛋的关系啊喂。
人《年会不能停!》的开篇就轻快的多得多,上来摆出大型小品的姿态,当我发现里面掺杂了哪怕一丁点让人醍醐灌顶的现实主义论调,都会觉得是挖到宝了好吗。
其次,《年会》的男主虽然谈不上多可爱,但你《胜券》的男主简直是讨人厌啊!
两部电影的男主,都是在背靠要大裁员的大公司环境中,自身也有巨大危机。《年会》是男主调错人,《胜券》是男主的券能不能拿到,就像希区柯克的那个手提箱炸药理论,是电影勾人往下看的一个重要剧情钩子。不过两部影片对“炸药”的处理也截然不同,最直观的对比结果是,让两部电影的人设塑造有了很大不同。
《年会》这个的钩子其实算是“假”炸药,一方面早早就让片中另一个重要角色马杰克对观众点破了,这对塑造白客这个角色是很有效的情节;另一方面在剧情中段就让片中主管这件事生杀大权的大领导知晓了,让观众知道了这个危机说起来很大,其实很小,说起来很小,但又很大,就让后面男主的选择虽然不算讨喜,但可以理解。
而在《胜券》这边呢,这个“券”无疑是推动剧情发展最重要的钩子,但反而因此让男主人设极其讨人厌。他为了一己之利(而且还有电影前半段根本不交代为啥的欠债危机,只会让人觉得这人是赌去了吗)坑了一帮“好人”(不是反讽)下水,之后也因为这个“券”,所谓“为了大家好”而背叛所有“好人”,就,人品低下的电影角色也不是没有,但显然这部电影不是想塑造那种反社会式的主角吧。
再次,《胜券》在我往喜剧路数走的结果就是让男主的欠债危机是个大笑话……
基于这个“钩子”也能体现两部电影塑造角色能力的高下,《年会》的群像塑造也谈不上多好,但起码前后不割裂。
《胜券》就完全是前后诈骗,开篇的现实主义色调,塑造了男主的重大危机“欠债”和犯罪题材电影讨债人emmm——完全想不起来名字反正是《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男主演员——这种形象。结果后来这个讨债人完全成了个喜剧人设,而且还是男主的鼎力后援,这就让男主最大的危机跟儿戏似的,也让男主爸爸欠债过往的画风非常割裂。
最后,炒西皮这事儿是要讲剧情的
我看《胜券》前面突然出现李乃文(看之前根本不知道他有出演)时,我还心说“好嘛,徐马姐又有衍生人设可以搞了”,后面白客的客串更让我“好家伙,徐马姐这不搞二创不合适了吧”——不过还是要说明一下,我不是徐马姐,但我完全能理解为啥这对电影里对手戏寥寥,但同人能红红火火搞起来的人设魅力。
接着说《胜券》这部电影本身的西皮,主创要搞邓超和郑云龙(用演员名字是我想不来角色名字了)这俩角色的西皮简直是司马昭之心啊,我知道肯定有愿意磕的不挑嘴的,但我是真的真的真的不行。
角色塑造上,邓超这个角色一点性魅力没有就不说了。(还是再强调一下,这跟演员无关)至于郑云龙,他出场的几场戏我还觉得有点意思,但这个角色的关键情节——集体生日宴,我真是白眼都翻上天了,我心说,这年头番茄小说都不写这么土俗的情节了吧。而且这么浪费食物合适吗,不合适吧。
再就是我能理解郑云龙作为私生子跟他爹打电话这种单独塑造这个角色背景和性格的情节设计,但是从整部电影主线情节的角度,这就完全是“废戏”。尤其是这个爹跟电影一毛钱关系都木有啊。
我看到这儿真的都想离场了,真的,能让我有中途离场年头的电影不多。但我搜了搜剧乐园,发现演员表里还有宁理,我决定再坚持一下。
至于完全跟儿戏似的AI我更是无槽可吐,这么重要的主线情节啥也不是,还让邓超这个“写包浆代码”角色从专业性塑造更是一塌糊涂。
等看完全片,终于等到宁理出场,再到大结局好一片Happy Ending,我满脑子的,万合你是不是因为拍了个《扬名立万》飘了,你找这么多好演员攒出这么一坨垃圾这合适吗,这不合适吧。
总之,这个导演叫啥来着这会儿想不起来也懒得查了,《扬名立万》给我这儿立的口碑,因为这一部电影全垮了。